Thursday, September 6, 2007

消費主義Consumerism

消費主義 (Consumerism)
消費主義於二十世紀初由經濟學家Veblen提出,他認為「標新立異的消費行為」是一些非理性及奇異的經濟行為,表現在一些沒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及衣飾等上面,如以怪異的服飾來代表自以為有格調的衣飾。換句話說,為了追求時髦流行,購買很少用到或幾乎沒有用的外在物品,然而這些物品製造攸關於能源之耗費,對自然環境造成負擔。

郭實渝「落實環境教育—生態文化的建設」翻譯Bowers的文獻中,引用Bowers對消費主義的觀點,以下為此篇文獻之內容:
Bowers稱消費主義是一種「癮(addiction)」,指日益增加的消費結果是更多的個人欠債,使用更多無法回收再製的資源,也產生更多的污染垃圾。為了要滿足個人生活上的更方便與更成功的慾望,必須更努力的工作,於是工作與消費開始了另一個循環。漸漸的消費主義使消費者在消費與拋棄的循環之中,不但 使用許多不需要的消費品,同時,為了製造這些消費品,浪費了許多自然資源,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剩餘垃圾,更產生了環境的種族主義。

環境種族主義 (environmental racism)
用以描述環境領域的種族或階級歧視,如將有毒廢物、消費主義用完即丟製造的大量垃圾、污染工業、核廢料、或其他危害環境設施的填埋場,設置在有色人種社區、貧民區或是第三世界落後國家內,使得有色人種或低SES的群體承擔不合理的環境責任。之後所提出的「綠色正義(green justice)」,即是針對個體財產權利、環境權益由環境法律與司法加以保護。

環境保護者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
郭實渝對於「環境&教育」議題之關注令人欽佩,在他「落實環境教育—生態文化的建設」文獻中引用Orr之論點,討論環境保護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:
1.來自各種宗教團體,及全球窮人的代言者認為在美國、日本及歐洲的富人消費過多。這對窮人、未來子孫及其他物種是不公平的,而且更強化了地球生態的惡化(Orr, 2002, p. 173-174)。
2.認為人不是消費過多,而是沒有有效率的消費。
3.辯稱世界需要更有力的經濟成長與全球市場。

綜合以上言論,檢視生活中不必要的消費,是節省亦是節能。

台灣對於世界3C產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然而,資訊產品汰換快速,丟棄汰換的舊資訊產品,是否它們正埋在地球某個第三世界國家的地下呢?喜餅盒內的每一塊餅乾都是層層包裹在塑膠內,是否有人顧及這舉動對資源的耗費、環境的污染呢?

消費主義是對優渥生活的警示,科技越發達,往往製造出對環境更大危害的物品(如:核彈)。許多學者開始構想回到原始時代的生活,人類對於環境是否能給予更多的尊重,不是給予太多的迫害。

No comments: